Speed Shoot 14.jpg  

Q'uo:「佛陀看著這同一個世界,他知道他不屬於這個世界也不是這世界的一部分。

因此,他的路徑並不進入敞開的心,自己也不承受這世界所有的苦難。毋寧,他允許世間的事物脫落,因為在他看來,它們似乎想要脫離這世界。在他的有生之年,他得以研究這個世界的每一種路徑,得出結論那些不是他的路徑。「Neti-neti,非此非彼」的原則在此開始起作用。


於是,除了尋求太一造物主佛陀不再介意這個世界上的苦難,除了祈禱所有的苦難能夠終止。並沒有想要擔承這個世界上的苦難,毋寧,嘗試允許佛陀的苦難能夠脫落,當苦難離開了佛陀,苦難也就離開了這個世界。

耶穌的教法吸引那些願意向愛敞開心的實體,那些享受敞開心輪的實體。

悉達多的教法吸引那些尋求智慧的實體。然而,基督的慈悲追隨者和佛陀的慈悲追隨者在中間點相遇,那是愛與智慧的平衡點。

因此,這兩種途徑都是健全和有用的。我們想要建議終生追隨佛陀途徑的佛教徒和印度教徒能夠研究耶穌的教法是怎樣的;研究悉達多的教法對於終生追隨耶穌教導的實體也同樣有益。

記住,走極端的方式不會帶來覺悟,而是當一個實體能夠平衡愛與智慧的能量,才會帶來覺悟。」


摘錄自「愛與光之圖書館」佛陀和基督 篇章

http://homepage18.seed.net.tw/web@1/tloo/2011_0402.htm




arrow
arrow

    RA Desig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